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黃陵特色美食:棍棍面

黃陵特色美食:棍棍面

石腰子棍棍面出現在飯館裏,和大車司機有關。石腰子是店頭壹個村,來往車多人多有了商機,村裏有人就開始賣面,好吃頂飽,大受天南地北“下苦人”歡迎,打出了招牌。平天村大概是相同的原因。

棍棍面,顧名思義,面條粗如小棍棍,口感筋道,因為手工揉面,又有鹽水或蓬灰加持,所以面條極具韌性。和“柳巷面”比起來,更有彈性,不像“柳巷面”那般梆梆地生硬。棍棍面手法和蘭州拉面近似,但沒有蘭州拉面“大毛”“二細”的分類,胃口不好地,會叫老板煮“饢”些。

? 拉面用湯煮,棍棍面是“炒”地。面條下鍋煮好,可選肥瘦肉,雞蛋,火腿,或素菜炒。師傅壹般下手重,青椒是金牌配角,鹽,辣子加的毫不留情。往往吃得人滿頭大汗,夏天必然再來壹瓶冰鎮啤酒,抱著肚子,長嘆壹氣,心滿意足。

新修地路繞過了石腰子村,生意做不成了。開食堂地逐路而居,把“石腰子棍棍面”搬到了210國道沿線。平天村棍棍面幹脆把店開到縣城,店名就叫“平天村棍棍面”,這個舉措,算是奠定了棍棍面的基礎。隨著新區開發,平天村又獲得了當年石腰子的優勢,舉村打造“農家樂”,主打“平天村棍棍面”。最近,平天村第壹家店因為拆迀又搬到了商業街。改名“川湘食府”,唉,妳跟川,湘又有啥關系?大哥說:人到這兒都是來吃棍棍面地。也許,老板覺得“食府”更“高大上”?總歸強過“賣面地”?

棍棍面地誕生,發展,也是社會變遷地縮影。它上不了正席,追隨著“下苦人”的足跡,始終如壹重口量大耐嚼頂飽,支持他們走遍天下。來,咥壹碗!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