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年夜飯桌上,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壹道大宴美食。餃子,又名嬌耳、交子,是新舊交替之意。除夕守歲吃餃子,意為“更歲交子”。此外,餃子外形似元寶,過年吃餃子,也有“招財進寶”之意。
2、魚
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壹般為餐桌上最後壹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為“年年有余”。並且有些地方對挑選年夜飯裏的魚也是有講究的,鰱魚為連年有余,鯽魚和鯉魚為大吉大利,鮭魚則為富貴有余。
3、年糕
早起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年糕,後來逐漸在全國各地盛行,比如山東的紅棗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紅、白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諧音“年高”,是春節必備的應景食品,寄托了人們“年年高”的期望。
4、湯圓
四川地區大年初壹的早餐要吃湯圓,這天的湯圓叫“元寶”,吃湯圓叫“得元寶”,取其團圓、圓滿、甜美之意。揚州人新年第壹天要吃四喜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團圓;上海人年初壹早飯也是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有財有勢。
5、臘味
過年吃臘味是我國廣東、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的傳統習俗。因為臘味腌制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壹般在每年大雪節氣後就開始準備。臘肉、臘腸、臘魚、臘豬頭等,色美味香,令人垂涎。舊時生活艱苦,物質短缺,人們便把美好的心願寓意到諧音的過年食物上,所以春節吃臘腸寓意“常吃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