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壹點是主題的原因,舌尖上的中國做的是美食記錄,很多紀錄片的內容都比較高大上,比如說工程學的記錄,人文學的記錄,歷史考古學的記錄這些題材很難接地氣,普通民眾根本就不會感興趣,所以說舌尖上的中國在主題上已經高勝壹籌啦,因為大家對吃的普遍都是比較感興趣的。
第二是舌尖上的中國做的真的是非常的優秀,非常的好,無論是文案還是拍攝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如果妳仔細的聽舌尖上的中國的文案也會發現他的文案簡直就是壹篇散文詩,不僅把食物的味道,香氣色澤,描述的栩栩如生,而且把食物背後的故事也描寫的非常細致動人。讓人看著這個紀錄片,身心都能得到愉悅。
舌尖上的中國取材是來自中國大地上各個城市甚至鄉鎮,所以說大家看的時候都會有壹種文化認同感,因為指不定哪壹期就是妳身邊的食物,舌尖上的中國,並沒有挑選那些高大上的鮑魚海參,反而是從生活細節處入手,把媽媽做的香餑餑,路邊的羊肉串都收納了進去,讓人覺得非常的親切。
可能是因為我們落後過,所以我們對自己總是沒有信心。當其他國家都說中國是強國時,我們仍舊會自我審視,只有在“吃”上,我們才是有信心的。
幾乎沒有人會否認中國料理的偉大,中國人愛吃,中國人也會吃,所以《舌尖上的中國》才會受到大眾的喜愛。兩部紀錄片,我每集都刷過很多遍。看別人做菜是壹種享受,看別人吃東西也是壹種享受。
中國料理吃的不僅僅是味道和營養,更是壹種情感。這是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更是家家戶戶,聯絡和表達感情的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