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骨是怎麽來的呢?雲骨原是壹座青石山,後來,石匠們每天來這裏鑿石,天長日久,青石山漸漸退去了,只留下了這石核,上面刻著“雲骨”兩個字,是清光緒初年刻上去的。這雲骨保留至今,成了歷史文化。
雲骨是30多米高的壹柱巨石,上寬下窄,底圍僅4米,最薄處不足壹米。雲骨遠看還像壹個誘人的蛋桶冰淇淋,不管是誰見了都想狠狠地咬上壹口才甘心。倒映在水裏的雲骨骨似乎是壹團白白的煙霧,裊裊升起煙令人流連忘返。
聽奶奶說,雲骨上有壹個小池,是雨水壹滴滴匯成的,魚鷹抓了小魚上去吃,壹不小心,把魚籽掉在小池中,如果有壹天,雨下得特別大,水會從小池漫出和長大的小魚壹起湧出來。上面還有壹株古柏,到現在已有八百多年樹齡了,據說那是鳥飛過時,嘴裏銜著的種子掉下去,靠著頑強的生命力生存了下來,成了壹個奇觀。
雲骨的西邊是壹尊石佛,佛像高四丈,奇特的是,佛像的兩只耳朵是相通的,竟然可以容納壹個人自由進出。
這就是我家鄉的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