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鹵面
漳州鹵面和其他地區鹵面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的面是加了堿的粗面,閩南的面條食物基本都以堿面做底。用堿水做出來面餅清爽彈牙,稍帶壹點澀味,不宜吃水,味道特別。
漳州鹵面的湯底壹般用風幹魷魚加豬骨熬制的高湯加水澱粉,雞蛋,香菇,蝦皮,五花肉勾芡成羹,也存在用雞湯底和胡椒豬肚湯底的部分店家。
面餅用熱水焯開之後瀝幹加入湯底內,然後由食客自選後續添加的輔料。輔料有:豬皮,豬大腸,豬肺,殼子肉(橫膈肌),筍幹,豆幹等。
2. 幹拌面
漳州幹拌面以豬蹄肉和花生醬為主料,又稱豬蹄拌面,但豬蹄並非必須。
幹拌面店家多有自己的花生醬配方(水和油的用量,其他香料等等),基底仍為堿面。同樣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上各種鹵味輔料。因為花生醬的原因,幹拌面的果腹程度非常高,常常壹碗就撐的吃貨動不了。
另外壹般吃幹拌面的時候會配上壹碗湯,湯底壹般是骨頭湯再加上壹點豆幹、丸子、筍、鴨血等。
3. 生燙
漳州的小吃體現在街上24小時都有得吃,生燙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既可以當早餐也可以做夜宵。
什麽叫生燙,外地人肯定聽了摸不著頭腦。生燙,就是生食燙熟嘛,燙的料有很多,比如肉筋、鴨胗、鴨心、豬肝、豬心(主要是內臟類和肉類,菇類、青菜類),同時可以配上面條,米粉,粉絲等。燙這個壹點也不難,火侯很重要,這個決定生燙的口感。
4. 手抓面
手抓面可以說是堿面的最原始,以堿面餅裹著豆幹和五香卷以及腌制蘿蔔酸,抓握食用而得名。
古時為農民以竹編挑入田內當作午餐,鄉野吃法,不入廳堂,但後來經過發展也成為能在正式場合出場的壹道特色菜,食用方法也不再限於手抓,餐館內傾向於把面餅切成方便筷夾的小份。
手抓面可佐芥辣,蒜蓉醬,沙茶醬,花生醬,甜辣醬多種調味醬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