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長安十二時辰》中曹破延,他的民族對長安的貢獻真的很大嗎?

《長安十二時辰》中曹破延,他的民族對長安的貢獻真的很大嗎?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曹破延作為前期的主要反派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劇中只告訴我們他是來自西域的狼衛,卻沒有點名他的具體身份,其實這壹點在原著開篇第壹章就說了:申請者叫作曹破延,粟特人,來自康國。這次來到長安壹***帶了十五個伴當、十五峰駱駝和壹匹公馬,攜帶的貨物是三十條羊毛氈毯和雜色皮貨,壹路關津都有守官的勘過簽押。 ?關於曹破延的形象,原著是這麽說的:曹破延大約三十歲,高鼻深目,消瘦的下頜留著壹圈硬邦邦的絡腮黑胡,像是壹把硬鬃毛刷。如果算上他頭戴的白尖氈帽,整個人得有七尺多高。

劇中開場時表現出了曹破延的絡腮黑胡和尖氈帽,可惜演員並不是高鼻深目

粟特人是壹支生活在中亞河中地區的伊朗語民族,他們的祖先是公元前2000年到前1000年間陸續從伊朗東部遷來的遊牧人。“粟特”即古波斯語中的“Suguda”,這個名字來自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居魯士大帝在中亞河中地區建立的“粟特”行省。

從漢代開始,粟特人就是古絲綢之路上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中間人。他們成功在東羅馬帝國、印度和中國之間建立起龐大的貿易網絡,甚至使粟特語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通行語言。在北朝時期,隨著貴霜帝國的衰弱,粟特地區形成了許多小國,中國史書中稱為“昭武九姓國”。在昭武九姓國中以康國最大,是其他國家的宗主,曹破延就來自康國。

康國在《大唐西域記》中稱為“颯秣建”,並且寫到:國大都城周二十余裏,極險固,多居人。異方寶貨,多聚此國。土地沃壤,稼穡備植,林樹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馬。機巧之技,特工諸國。氣序和暢,風俗猛烈。?

從公元4世紀以來,粟特人就不斷在吐魯番、河西走廊、長安和洛陽定居。尤其隨著公元651年阿拉伯征服波斯薩珊王朝,進而於712年征服粟特地區,東遷唐朝的粟特人大量增加。曹破延來到長安城的公元744年(天寶三年)就是這壹時期。

國博古代中國展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群出土的公元664年“翟那寧昏母康波密提”墓誌磚,墓主是曹破延的老鄉,來自康國的粟特人。墓誌銘使用漢字但從左往右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