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旅遊是黃金周中的黃金周,我們不指望上菜的速度。放眼望去,旅遊團隊流水壹般,壹波接著壹波,老板和服務員忙得不可開交。幾分鐘後,我們點的三菜壹湯終於上桌了。
其實我壹開始最期待的是生蠔煎。頻繁出現在各大美食指南中的廈門招牌菜,著實令人神往。然而,當我們真正見面時,我們覺得這真的很常見。雞蛋和牡蠣是壹起炒的,所以我們無法品嘗海鮮的鮮味,也失去了雞蛋的味道,它們糊裏糊塗地擠在壹起,很可能是壹方水土壹方食物,外人真的無法欣賞。好吧,也許我們沒有吃到最正宗的食物。
蔥油筒給了我們壹個驚喜。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麽新鮮的魷魚。魷魚是壹種頭足類動物。它的姿態狹長,老板像切吸管壹樣橫著切。味道清新有彈性。只要齒尖壹接觸到魷魚肉,它就會迫不及待地自己彈開。筋和脆骨之間的味道很好吃。
可能是因為廈門的食物比較清淡,這盤魷魚的配料除了壹點點蔥、姜和辣椒外,什麽都沒有。好像沒有醬油,辣椒純粹是點綴,壹點都不辣。
這個還好,清淡,有原味。主要成分的美味可以掩蓋其他缺點。
從廈門回來後,我經常在食品市場尋找“小管”,但結果都是浸泡在幹貨中的半成品,毫無生氣,令人望而生畏。今天偶然發現有人在賣冰鮮魷魚,有大有小,沒有廈門的新鮮,但是還可以。
物以稀為貴,大家都來湊熱鬧。老板要價不低,31斤,比排骨還好吃。我還是選了兩斤,但是發現老板名字短,我就管了,壹共57塊。
魷魚經過長途跋涉來到我們這裏,所以我精心準備了小米椒、蒜苗和生菜來搭配它。它也很香,但入口沒有廈門的脆。仔細壹看,原來肉太厚了。哪裏是“小管”,明明是“大管”。從這個角度來看,魷魚的味道比短小精悍更好。
即使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大管蔥油”很快就被掃光了,廚房裏還剩下壹半。大家壹致認為,下次會更薄壹些,使它更嫩滑。我提議加點醋來襯托酸辣魷魚的鮮香,但沒人回應,只好作罷。
然而,無論是酸辣還是香蔥,我總覺得我沒有廈門那天的味道。果然,美食也要講究意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