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鱷龜苗的飼養方法
鱷龜長相酷似鱷魚,集龜和鱷魚於壹體,故稱鱷龜。其頭部較粗大,不能完全縮人殼內,脖短而粗壯,領背長有褐色肉刺,眼細小,嘴巴上下頜較小,吻尖,尾巴尖而長,兩邊具棱,棱上長有肉突刺,尾背前邊三分之二處有壹條鱗皮狀隆起棱背,並呈鋸齒口狀,背殼很薄,上皮以棕褐色為主,偶爾棕黃色,背部具有三條模糊棱,並有放射狀斑紋,後緣呈齒狀,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點,幼時黑色,四肢粗壯,肌肉發達,爪子尖而有力,善於爬行。
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餵魚,豬肉,牛肉及家禽內臟。 植物類 食物可餵蘋果,菜葉。在自然條件下飼養,初春、初冬每天餵壹次,在中午氣溫較高時投餵。春未到深秋這段時間是龜吃食旺季,每天投餵二次,時間宜在上午9~10點和下午4~5點,上午餵飼料總量的40%,下午餵60%。
飼料品種很多,配合飼料也可以。但要註意,大的要切小,硬的要用水泡軟,生熟均可。小幼龜要多餵營養豐富的飼料,並盡可能切細碎些,以利於消化。不可餵變質飼料。也可適當搭配些植物性飼料,如瓜果等。
北美鱷龜的品種簡介
北美擬鱷
體長:約30~40cm,最大至50cm。為四個亞種中最大個體
溫度:22~28℃ 學名:Chelydra serpentina serpentina獵食:幼體即可多樣化餵食,舉凡小魚、蝦、面包蟲及任何水、澤龜飼料等。成體時會獵食所有水裏或岸上之小動物,只要可吞下的就是它的獵物。
北美鱷龜的形態特征
此為四個亞種中最常見的龜種,市面上常見之擬鱷龜亦大部份為此種。頸部為突起之
肉瘤。背甲微微隆起且後部有鋸齒狀邊緣並呈方圓形且顏色較暗,背甲形狀壹般前窄後寬。第三椎盾寬度不超過整體背甲寬度之三分之壹,比第二肋盾來的窄。腹甲前頁長度不超過其背甲的40%。頭部較短,吻部微尖,且通常在上、下頜會有黑色條紋。壹般幼體背甲呈現黑或黑褐色,成體後轉為棕色及灰棕色顏色。腹甲壹般呈現黑、紅、橘紅或帶有紅、橘紅色斑點。本亞種幼體膽大不畏人,性情活躍,也相對溫順,較耐寒。 北美鱷龜的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