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國土資源廳近日對外發布地質遺跡調查階段性成果,其中之壹是:我國地質人員在陜西漢中發現了由49個天坑組成的4個天坑群,天坑數量位居世界前列,達到世界級地質遺跡標準。
漢中天坑群這麽富有價值,人們很難想象,它們的發現最初與壹張衛星照片有關。
2016年4月,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在全省組織實施地質遺跡調查,陜西省地質調查中心工作人員分赴全省各地,開展相關工作,張俊良負責的小分隊在陜南山陽縣、鎮安縣壹帶進行調查。
5月初的壹天,同行通過手機向陜西省地調中心遙感所所長張俊良發來壹張照片,稱陜南疑似有天坑。張俊良通過遙感解譯分析、無人機航拍等方式,初步判斷出10多個天坑的具體方位和大小。
“找到它,弄清它。”眼見為實,必須實地調查。7月,張俊良和黃建軍、寧社教、李新林、李益朝等4位高級工程師,組成漢中天坑群首支探險小分隊,開始實地考察。隨著漢中天坑群項目的推進,參與項目的技術人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陜西省地質調查中心特別抽調了十幾名隊員充實到調查隊伍中。
漢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深處,調查難度大。山間小路難行,他們想辦法加快進程。隊員們常常被竹茬紮破鞋腳、野刺劃破脖臉,還時常被毒蟲咬傷……深山裏通訊落後,為前後照應,隊員們用口哨暗語聯系方式——每人脖子上掛壹個哨子,通過吹出不同的音調溝通聯系。
行走在大山間,需要減輕負重。調查隊員們每次出行盡可能少帶東西,包括食物在內。隊員們出發前會盡可能多吃點,每人帶上兩三塊巧克力充饑。長期不規律飲食,不少隊員都患上了腸胃病。路途中,感冒、發燒更是時有發生。
2016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內巖溶地質研究專家袁道先來到漢中天坑群進行考察,他說:“漢中天坑群處於我國目前發現的天坑巖溶地貌的最北界,這壹點的意義非常大。”
(本文內容由百度知道網友愛演戲的男孩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