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玄武山旅遊區依山而建,布局為多單元建築四合院。采用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建築結構嚴謹,疊拱、高脊飛檐、雕梁畫棟、傳統瓷貼,氣勢恢宏。其中,最著名的是玄武八景,即:圓山古寺、三保碑刻、魚躍龍門、麒麟遙望、石牌巍峨、四美愛情、漁歌飛升、碣石觀海。
玄武山的歷史演變
南宋建炎元年(1127),陸豐市碣石鎮村民在碣石北郊(古稱龜山)山上建了壹座小廟,供奉“北極玄武·元天上帝”塑像,後將小廟遷至現址(今汕尾玄武山旅遊區)。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碣石衛大將軍修建碣石衛城時,將小廟改建為“玄武廟”。明萬歷五年(1577),節度使侯主持擴建玄武廟,使其達到現有規模,原稱“玄山寺”,僧人在此拜佛,香火鼎盛。
隨著寺廟的擴大和繁榮,“玄山寺”和“玄武”(元天上帝的另壹個名字)的名稱開始流傳,而人們將山和寺廟統稱為“玄武山”,稱它們為“玄山寺”和“玄武山寺”,這也是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名稱的由來。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住持西施主持修建圓山寺。道光十九年(1839),方丈和尚別天主持修建圓山寺。
光緒六年(1880),圓山寺被螞蟻蛀蝕,後由廣東水師總督方耀、碣石鎮將軍李、鄧及方丈等多方合力修復。
1980年,經陸豐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汕尾玄武山旅遊區,恢復圓山寺,發展旅遊業。1981年,在汕尾玄武山旅遊區重建了復興塔。從1983到1985,圓山寺的修整得到了改善。1986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重建玄武山戲臺,修復後的圓山寺仍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