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長安十二時辰》時,導演曹盾非常註重對唐代生活細節的精準描摹,影片對服飾的使用可謂精雕細琢。從將軍到士兵,所穿鎧甲都是由甲胄復原師溫陳華團隊操刀,士兵頭盔、鎧甲以唐代壁畫為原型,龍虎軍的鎧甲參考長公主墓中壁畫披甲士衛。那麽《長安十二時辰》的爆火後,它是怎麽打造文化IP的?
壹,飲食文化的植入
故事的發生時間設定於天寶年三載,基於地方視域再現1000多年前唐代飲食文化。劇中水盆羊肉、火晶柿子餅是如今西安地方美食的縮影,“胡餅”在劇情開篇就曾出現兩次,第壹次出現長安城街市小販的餅攤上,第二次出現崔器懷念兄長的靈堂上。西域美食“胡餅”在唐朝長安城作為司空見慣的美食,展示出唐朝飲食“胡化”的趨勢。唐朝飲茶之風頗為盛行,茶文化細節也可圈可點。第五集太子召見李必時,李必壹連串的煎熬、烤幹等動作,正是唐代獨有的“腌茶法”。何監泡茶時“罐中取物”細節傳神,史料均有考證,唐朝的茶也稱“茶湯”,唐朝人往往將茶碾碎磨成粉煮開飲用,因茶湯苦澀會往裏面加入鹽、姜、薄荷葉等進行調味。
二,還原長安古建築群,打造獨具地域特色旅遊文化
《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帶動西安旅遊文化熱度的增長,尤其是與大唐文化相關的熱門景點,為古城文旅註入新活力。影視作品應順應新時代文化市場的發展,深度挖掘本地消費潛力,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IP,增強本地文化自信。劇中建築形式、房屋風格都遵循唐代建築特點,高度還原唐代長安城壹百零八坊、東西兩市以及皇城布局。上元節聖人賞燈宴請眾臣的“花萼相輝樓”達到唐代建築的頂峰,“花萼相輝樓”坐落於興慶宮,取景於西安興慶遺址公園,使觀眾壹窺盛唐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