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其實和世界壹樣廣闊復雜,口味深淺不壹,背後的文獻也有不同的哲學和審美意境。壹尾魚可以在日本吃,紅燒,或者嬉皮士在海邊抓。不壹定要大,只要適合我們就好,就像我們做的壹樣,不必貪多。從食物中反映出壹些人生哲學,這也是我樂於看到的。
這本書適合中年人。幸運的是,我很幸運的在這個年紀看到了。也很佩服蔡先生和滕吉老板研究的金庸小說中的壹套吃法,希望有機會了解和品嘗壹下。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日本食物,日本人是如何吃的,這開闊了我的視野,非常有趣。
為什麽非要追著吃?這本書為我們解決了壹個終極目標。“蔡瀾說食物:學會品嘗這個詞”。吃不飽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靈性的人也能從食物中悟出道理。如果能每天品嘗壹點食物,讓它變得更好,可能會成為普通人生活中的壹個小追求。若食為天,人生何錯之有?有些東西是夠了,但是如果妳花時間去積累和追求美食,品嘗不是壹種幸福!比如妳今天吃了壹道好菜,哪怕只是小菜,拍拍它,發個朋友圈,從美食的照片裏講壹點生活。生活會變得如畫嗎?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