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禾宴
三禾宴是廣東東莞市的漢族傳統食俗。東莞當地水鄉以種植水稻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飄香,稻谷金黃,以禾花、稻谷為食物生存的禾蟲、禾花鯉魚、禾雀到了這個季節,都長得肥胖鮮嫩。人們將禾蟲、禾花鯉魚、禾雀捉來,烹飪,擺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稱三禾宴,其風味別具壹格。其中以道滘鎮的“三禾宴”最為著名。
2、塘廈碌鵝
聽到“碌鵝”還以為是 “鹵鵝”,實際“碌”是煮的意思。塘廈碌鵝是具有客家風味的東莞菜。將鵝放到調制好的湯裏面煮,煮熟後,味道就全部進到了鵝肉裏。而骨髓則和白切雞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帶血,非常新鮮美味。道滘肉丸粥道滘肉丸粥在嶺南粥品中獨樹壹幟,獨占鰲頭。肉丸選用新鮮上肉,切碎後用鋼條敲打直至成為肉醬,這樣使肉丸有韌性,入口香脆,彈性特強,佐肉不奪肉香,丸香不膩,齒頰留香,肉味長存,令人垂涎欲滴。
3、厚街燒鵝瀨
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當然非厚街莫屬。燒鵝瀨,最講究的是壹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壹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壹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壹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4、白沙油鴨
油鴨即臘鴨,以虎門白沙的最出名,中國北方稱為'板鴨'。相傳在明清時期,虎門白沙設立鹽埠,官兵多江浙人,善養鴨,喜此地河水純凈,退伍時解甲不歸鄉,在溪邊養鴨,並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臘鴨,此地水足糧豐為其提供條件,故糅合江浙養鴨經驗與南安制作技巧,創出別具壹格之'白沙油鴨'。
5、東莞臘腸
說起東莞臘腸,還有壹段趣味的來歷。東莞臘腸短而粗,傳說始創這種臘腸的原是個矮仔,他挑著長的臘腸上街叫賣,因人矮,有的臘腸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顧客歡迎。後來,他便想辦法,把臘腸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與眾不同,他挑擔上街,人們老遠就看見那粗大的臘腸,並嗅到臘腸的特別香味,從此生意興隆,再不用沿街叫賣了。至今,人們形容壹些矮壯而精靈的人,稱作“東莞臘腸”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