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兔頭有多種專門的吃法,通常有麻辣,五香兩種口味,我個人更偏向於五香味兔頭。兔頭具有骨頭多,肉少,越吃越香、越啃越帶勁。吃兔頭專門的叫法為"啃","啃兔兒腦殼"在成都方言中也有親嘴的意思 ,讓眾多飲食男女默默想起耍朋友時的親密,是壹種樂趣多多的美食。
吃兔頭有壹定章法的,先掰哪兒,後掰哪兒,最後磕開腦蹦骨,把兔腦掏出來吃掉。沒有抓起來亂啃的,吃得非常幹凈,連壹絲肉都不剩,否則就是暴珍天物。
啃兔頭首要先從牙齒處掰開,萌萌的兔牙變成壹個掰腦殼兒的關鍵用力點。壹用力掰成上、下兩半,先啃下半部,舌頭和臉頰肉,肉頭多,而且富有彈性,嚼勁十足,很過癮。
上半部分沒有什麽肉,需要慢慢啃,才能體會這個過程,享受這個過程。兔子口腔內部,上顎裏面也有壹層肉,壹般都先把天堂肉撕下來吃,接著開始挖眼睛,眼睛看不到,不會發生“對視”這樣的事兒,不過可以吃掉眼肌。然後慢慢挖掘每壹個角落的肉,等到啃差不多了,就到了最後壹步!前面所有的等待都是為了它啊!最享受咬碎啃得很光滑的兔頭頂,看見完整的浸著五香味的壹小坨腦花,用手指將整個完整地撚出,入口,香!軟!嫩!滑!那味道,簡直不擺了!安逸得板!其實兔鼻子,幾乎會被遺忘,掏出薄薄的軟骨,脆脆的,五味神在,味道就特棒。全部吃完,手上還留有余香,有壹種“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感覺。
糧食緊張的時候,有兔頭吃就已經不錯了。就著花生米,喝兩杯小酒,這樣的小日子真的賽神仙。愜意啊!
每年成都賣出去的兔頭真不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