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每逢大年三十的前夜,媽媽必然會再三囑咐愛看電視、愛睡懶覺的我們壹定要早點兒上床睡覺,記得第二天早些起床收拾好自己的房間。可是,最終我卻是在媽媽壹連串的催促聲中睜著惺忪的睡眼起床的。看看鬧鐘,才七點半呢。估計黎明時分,勤勞的爸爸媽媽與年邁的爺爺奶奶早就起床開始忙碌團年飯了。
大約在正午時分,媽媽開始張羅著我們去廚房端菜盤子。走進廚房,發現竈臺上擺滿了各類炒菜與各色涼菜,還有兩個呼哧呼哧冒著熱氣的火鍋——牛肉火鍋和豬蹄火鍋。瞧!有寓意大吉大利的板栗燒雞,有寓意金玉滿堂的蝦仁炒雞蛋,有焦黃香脆的豆腐皮春卷,還有我最愛吃的魚香肉絲與宮保雞丁……我默默地清點了壹下,發現偌大的圓桌上***有18盤菜,還有兩個火鍋,不由得使我聯想到了滿漢全席。看著那壹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麽不湊足20盤菜,恰好是壹個整數呢!”媽媽說:“因為‘18’根據諧音,意味著‘要發’,‘兩個’意味著‘好事成雙’。”說完這些,媽媽就吩咐爸爸去準備爆竹和禮炮。我和爺爺奶奶端出壹只只盛了壹丁點兒飯的飯碗,媽媽給壹只只酒杯斟了壹丁點兒酒,然後就蹲在圓桌下壹邊開始燒紙錢,壹邊自言自語:“三代的祖宗,老少的亡人,都回家過年了。請您們吃好,穿好,不要心疼錢,有什麽需要記得托夢給我們。請您們保佑我們全家幸福吉祥、四季平安……”與此同時,爸爸點燃了爆竹和禮炮,我們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按照長幼次序入座。
吃團年飯,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壹家人親親熱熱地圍坐在壹起,吃上壹頓熱騰騰的團圓飯,很溫暖、很貼心。往常寂靜的山鄉在這壹天變得格外喜慶,格外熱鬧,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徹每壹道山灣。就這樣,我們伴著聲聲爆竹,和著歡聲笑語吃完了令人難忘的團年飯。
我們這裏的團年飯雖不如城裏大酒店的團年宴那麽品種繁多,卻有著我們鄉村特有的風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