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分級”
頭部和尾部:
1,頭皮少肉多,可用於醬料、牛排和烹飪。
2、羊的尾巴遊動較多,用於爆炸、投機等等;山羊尾巴基本都是皮,壹般不用。
前腿:
3、前腿胸肉適合燒和舔;其他肉類富含面筋,只適合燒、燉、醬和煮。
4.頸肉老而瘦,可用於燉、煮、醬、燉和做餡。
5、前蹄筋肉老而脆,肉中帶筋,適合醬、燉、燒等。
腹部背部:
6.背部外側的裏脊肉可以用來涮、烤、炒、爆、炸、炸等。裏脊肉是羊身上最嫩的兩種肉,被壹點筋膜包裹著。膜腱被去除後,它具有與外脊相同的目的。
7、排骨無筋,肥瘦兼備,適合涮、烤、炒、爆、燒、燉、扒等。
8、胸、腰和胸,肥瘦相間,用於烤、爆、炸、燒、燉等。;腰窩肉老、質差,適合醬、燒、燉。
後腿:
9、後腿比前腿更嫩,用途廣泛。(小百貨用語:幾乎什麽都可以。)
10.後腱的肉質和用途與前腱相同(5)。
1,脖子是脖子肉。質地老,筋多,韌性大。適合烤、燉和做餡。
2.上腦位於脖子後面,脊柱兩側,肋骨前面。質地細嫩,適合煎、炒、炸等。
3.排骨是附在肋骨上的肉。覆壹層膜,肥瘦相間,質地柔軟。適合燒烤,燒烤,燉和餡料。
4.哈利巴被包裹在前腿上端的棒子骨的肉中。筋脈相連,質地較老,適合燉、燜、燒。
5、外脊骨兩側的肉。纖維細而短,質地軟嫩。適合煎、炸、炸、爆等。
6、胸部和頸部下方,兩條前腿之間。肥瘦相間,沒有肌肉。適合烤、燉和燒烤。
7.腰部靠近脊柱背面的小肉條。纖維細長,質地柔軟細嫩。適合煎、炸、炒、炸等。
8.三叉椎的後端和羊尾巴的前端。有壹層排骨,壹半肥壹半瘦。適合煎、炸等。
9、磨齒輪就是屁股上尾巴下的肉。質地柔軟,適合爆、煎、炸、烤等。
10.黃瓜條(包括底板)在叉子的前端和下端磨碎。老質感,適合炒、爆等。
11,腰窩後腹,後腿前側。帶筋膜的肥瘦相間。適合燉、烤等。
12,腱前腿和後腿的肉須,前腿叫前錘,後腿叫腱。肉夾著筋,筋相連,適合做醬。
13、羊尾巴羊尾巴全是肥肉,肥美嫩香,氣味重,適合油炸和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