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三月初三,僑鄉江門家家戶戶都有吃“雞藤”糕的習俗。先把它的葉子洗幹凈,和糯米壹起磨碎,和煮糖水混合,搓成粉球,壓成餅。有的還會印上“福、祿、壽”等吉祥字。用雞矢藤葉制成的糕點甜、涼、可口,風味獨特。吃了之後,它們可以清熱解毒。
2、薺菜煮雞蛋民間諺語:“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妙藥。”“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是吃薺菜的季節。春天吃薺菜也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在這壹天,漢族人有吃當地蔬菜和煮雞蛋的習俗。
因為薺菜的諧音是“聚斂財富”,所以據民間傳說,三月三日,祭祖之時,人們會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富,將新鮮的薺菜洗凈,紮成小捆,加雞蛋、紅棗、氣球、二三片生姜煮壹大鍋,全家人吃壹碗,吃個痛快。據說可以除風濕,可以清火,腰腿不痛,還可以預防春疫。
3、五色糯米。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食品,因其顏色多樣而得名,又稱“黑米”。壯族把五色糯米視為吉祥和豐收的象征。
傳說在古代,莊佳村有壹個名叫特農的年輕人,外出工作時總是帶著糯米。山上的猴子總是把糯米帶走。有壹次,榫拉楓葉趕走猴子,才發現自己捏楓葉的手被染黑了。他靈機壹動,回家後把楓葉泡在糯米裏煮,做成黑糯米。猴子看到壹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為是毒藥,不敢碰。吃了黑糯米飯後,特農覺得又幹又累,但又覺得渾身是勁。後來,莊家學會了用榫煮黑糯米,再用梔子和紅藍草逐漸制成黃、紅、紫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