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節目,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過去民間從七月初壹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結束,都會舉辦普度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告結。發展至今,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期。
此外,還有壹些其他的民俗活動:
1.吃鴨子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多種多樣,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壹習俗,壹般處暑當日,北京人往往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2.放河燈河燈也稱“荷花燈”,往往是在荷化形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
放河燈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壹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表達:“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壹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壹盞河燈,就得托生。”
3.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而言,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獲的時期,民間常舉行多種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壹屆中國開漁節,以後每年舉辦壹次。開漁節除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外,還開展各種文化、旅遊、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遊客前往。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濃烈的漁文化,也品嘗了鮮美的海產品。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舊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四周,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壹天開始,人們往往可以品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