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裏有壹牌匾,上面有個簡易的時鐘,在我看來,它的主要職能就是告訴我離上學遲到還差?幾格?的時間。除了每天定時看鐘,我似乎從來沒有關心過牌匾上的其它東西。上面的圖案很簡單,白鶴、青松、幾行好幾年都沒認清楚的題字。這種牌匾在我小時候很流行,各種慶典活動都有可能出現它的身影。?
其實,想來比牌匾更流行的是白鶴、青松的圖案,這兩位大咖是各種材質藝術品上的常客。白鶴、青松,取松鶴延年,是在說長壽,松鶴的仙氣越足,就越是顯得遙遠。而今,?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成為過去,長壽由?奢侈?變的?普通?,對於長壽,人們不再只是寄情於物,而是有了更實在的需求。
跟白鶴、青松只可遠觀比起來,壹碗長壽面來的更實在,對於山東人而言,面壹定要是富世康的味道,這味道根植在人們記憶深處,連接著童年和故鄉。生日宴上的長壽面雖好,但只是曇花壹現,每年只在特定的日子登場。作為每日早餐的壹碗碗樸實的面條,才是解開愛和長壽的密碼。富世康掛面是多數山東人壹天的開始,這是壹種習慣,多年來,不論遷徙還是駐足,能升起竈火的地方,清晨總是少不了掛面的味道。它沒有陜西面食的火辣,沒有揚州面食的生鮮,蔥花熗鍋,西紅柿雞蛋打鹵是最常見的做法。
幾乎家家都有壹個圍繞面條展開的故事。父親疼愛女兒,但不善表達,每天堅持為女兒?下面條?就像政治任務,只要女兒在家,壹天都少不得。母親們則精於盤算,為孩子們安排壹周的早餐,會因為孩子們?厭惡?吃面條生氣,會因為給孩子們連續煮了三天面條慚愧,然而,當孩子們長大後到外地求學或就業,最渴望的還是早晨能有壹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不是在街邊的面館,也不是外賣點餐,那些都不是媽媽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