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清明美食青團最早出自哪裏

清明美食青團最早出自哪裏

清明美食青團最早取自如下:

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要追溯到周朝,人們制作壹些可以保存3-5天的食物,用來滿足祭祀而不炊而食的需求,壹直流傳至今。

吃青團主要是盛行於江浙壹帶的清明節。青團是我國南方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是把艾草的汁加入糯米粉裏,然後加上各種餡料制作而成的,帶有悠長的青草香氣。

古時候,清明節前是寒食節,江南人家不生火做飯,只吃事先準備好的青團,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千百年來,青團的外形壹直沒有變化。如今它作為祭祀的功能已日益淡化,成了壹道春天的時令點心,紅遍大江南北。

青團是江南壹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團綠如油,軟韌綿軟,還具有比較特別的清香,是壹種天然健康的美食。

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要追溯到周朝,《周禮》上記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百姓要熄炊,寒食三日,人們會事前先制作壹些可以保存3-5天的食物,以滿足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流傳到現代,青團祭祀的功能已經淡化了,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青團壹般是用艾草或者漿麥草制作成的,主要是用艾草的汁於糯米粉混合,再包裹豆沙餡或者蓮蓉,不甜不膩,有著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青團壹般沒有特殊的食用禁忌人群,壹般人群都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由於制作青團的材料中有糯米。

而糯米粉粘性太大,過量使用不利於消化,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他們胃腸道消化功能比較脆弱,食用過量容易給胃造成負擔。其次青團含有較多的糖分和澱粉,糖尿病患者也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在我國江南地區,清明節有吃青團子的習慣。壹般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細膩的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