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籌備越秀區南粵先賢館,廣州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社科院等各方面專家,經過兩年的研討,並向社會公示及廣泛征求意見之後,最終在2007年7月確定了56位南粵先賢名單。入館先賢主要以“生平主要活動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前”為時間標準,他們分別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領域,為南粵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入館人物不拘地籍,既包括原籍廣東的歷史人物,也包括雖非粵籍但在廣東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
第壹批先賢雕塑包括了“南越王”趙佗、“六祖” 惠能、丘濬、屈大均、崔與之、陳澧、“二居”(居廉和居巢)以及近代為世人所熟知的康有為、梁啟超、鄧世昌等在歷史上留下光輝足跡的南粵傑出人物。
56位先賢名單
第壹批(33位)
趙佗、惠能、文天祥、朱次琦、鄒伯奇、容閎、黃遵憲、梁啟超、丘濬、鄧世昌、張之洞、楊孚、張維屏、陳獻章、楊孚、陳澧、洪仁玕、居巢、屈大均、康有為、馮如、冼太夫人、陳恭尹、洪秀全、張弼士、詹天佑、朱執信、韓愈、崔與之、馮子材、居廉、鄭觀應、張九齡
其余23位
葛洪、陳文玉、包拯、余靖、周敦頤、蘇軾、湛若水、黃佐、翁萬達、海瑞、袁崇煥、陳瑸、阮元、關天培、林則徐、蘇六朋、梁廷枏、丁日昌、劉永福、陳啟沅、丘逢甲、吳趼人、孫中山
(註: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