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清朝傑出的外交家,經常代表國家出訪外國。那時候我去外國,如果碰巧在用筷子吃中餐。那些外國人著急,我們的官員會笑話他們的。當輪到中國官員吃西餐時,如果他們沒有正確使用刀叉,也會被外國人嘲笑。事實上,刀叉和筷子只是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表現。所有人都笑了又笑,但是五十步笑百步。
蔡元培先生也去法國開會。主持人問蔡元培,他習慣用筷子,用刀叉不方便。蔡元培的話很有意味。
“早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也使用刀叉。但是,我們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我們認為刀叉是殺人的武器。用它們來吃食物太不禮貌了。所以從商代開始,我們改用‘璧’和‘篆’,用璧切肉,用篆盛食。後來烹飪技術提高了,筷子可以夾肉了,畢也不再用於坐具了。現在中國人用筷子吃飯。”
這幾句話詮釋了我國的筷子文化,提升了我國的內涵修養。讓外國人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筷子文化。也不敢嘲笑中國人不會用刀叉。
現在社會發展很快,中國有很多西餐廳。中國人也可以用優雅的刀叉,左手叉,右手刀切牛排,然後慢慢品嘗紅酒。國外也有很多中餐館。《中餐廳》是在外國拍攝的。用刀叉吃飯感覺像是在關註自己。每個人都只吃面前的菜。用筷子吃飯是壹種分享。十道菜可以十個人分享。尊重對方的文化,體驗對方的文化,偶爾換壹種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