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條子幾乎是新疆各民族群眾都喜歡的壹種大眾面,特別是維吾爾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條子別有壹番風味。拉條子,是把和好的面,拉成細長條,而得名。拉條子的關鍵是要把面和好。再則是要拉好。有經驗的人在做拉條子時,大都選擇上等白面。和面時,水中略放壹些精鹽,嘗起來微鹹即可。面和得不宜過硬,稍軟為宜,但須揉透餳好,壹般要餳上半小時為宜。家庭做拉條子時,要把和好的面做成劑子,上面塗上壹些油 盤成圓形,放在案板上蒙上濕布待用。在拉時,只要輕輕 地捏住兩頭,往長裏抻,再折回來抻,壹根30厘米長的劑子可拉到二米多長,細似掛面。下到鍋裏,水壹開即可撈出。在飯館和賓館裏做拉條子,則不用這種方法,而是壹下把和好的十幾公斤面,拎起來在空中旋轉數十次,壹般人看來如耍雜技或是在變魔術。等面餳好後,抓住面的兩頭.來回折十幾次,在折回時,不斷抻長,瞬間,壹把子面變成近百根宛若銀絲的拉條子,等出鍋後,足有十多公斤,夠二十幾人食用。吃拉條子需用美味的配菜,新疆人多喜歡用過油肉,紅辣子炒羊肉、西紅柿炒雞蛋、白菜絲炒肉片或是辣子、茄子、西紅柿、洋蔥和羊肉的燴菜等。根據季節的不同,菜的花樣也不相同。拉條子消暑耐饑而實惠,吃上壹頓拉條子,壹天也不會餓。
/tsxc/lataoz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