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東鄉手抓羊肉,為什麽那麽出名?

東鄉手抓羊肉,為什麽那麽出名?

手抓羊肉是臨夏極具代表性的壹道名吃。有壹種流傳:“說起手抓,想起臨夏”, “客人來了,不吃頓手抓,枉來臨夏”。所以手抓羊肉幾乎成了河州飲食文化的代表作。

臨夏東鄉族自治縣山大溝深,幹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壯,富有營養,因而東鄉羊肉膘肥肉嫩,肉質纖維少且細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無素,久食能壇強人體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溫腎壯體提神,補脾健胃,美容養顏,延年益壽等作用。據說,河州姑娘肌膚嬌嫩,靚麗多姿,臉上水露露的, “紅處紅,白處白”,與從小食羊肉有關。

手抓羊肉壹般帶骨,多切成條形或塊狀,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於制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選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風味不同。最著名的有東鄉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招待客人上席時,若突出地方民族風味,壹般上系列手抓,若單盤上席壹般用羊肋條。

東鄉手抓是東鄉族人民的特色菜,東鄉族人民招待賓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個部位(如脖子、肋條、前後腿、羊尾巴)依次上盤,使餐桌上樣樣俱全。“平夥”是臨夏民間鄉親、朋友聚會用餐的壹種習俗,在農閑或雨雪天,由幾個脾氣相投的朋友聚在壹起,***同平均出錢買壹只羊,推選壹個東家在他家裏制做,壹般東家不出羊錢,負責加工,但肉照樣也有壹份。

肉囫圇煮好後,由東家搬到所有參加會餐者的面前,按人頭將整羊等分,在切割時必須每個部位都要切到,打成份子,每人壹份,然後各吃各的份子,吃不完可以拿走。吃完肉後,在肉湯裏揪面片,***同吃壹頓會餐飯。從宰羊、制做、分肉、吃面都濃罩在壹種熱烈的氣氛中,又說又笑、談笑風生、互相打趣、熱鬧異常。當然“刮碗子”、“嗑瓜子”、“吃發子”是免不了的。最後頭蹄、下水落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