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青團流行於郵區(江浙滬),如上海、杭州、合肥等。
而且這種傳統小吃很有意思,可以說是上海很有特色的時令食品,因為過去基本見不到,只有臨近清明節才能在指定的特產店買到。
清明節團年飯已經成為上海人必吃的小吃。今年,除了傳統的豆沙綠球,鹹蛋黃肉松、腌制鮮肉、素蟹粉、薺菜、馬蘭頭、榴蓮、梅幹菜等20多個創新品種相繼湧現。
青年團實踐
綠丸子的制作方法是將艾草汁、麥草汁或您喜歡的蔬菜汁混合到糯米粉中制成鮮綠色的面團胚,然後將面團挑好,搟成長條,壓平,包上餡料,捏緊,搟成丸子,最後放入蒸鍋蒸15-20分鐘。
新口味
幾年前,它在清明節前突然推陳出新,新推出的蛋黃肉松綠色丸子突然風靡上海,使傳統的綠色丸子變成了網絡名人美食,許多不吃綠色丸子的人都忍不住愛上了它們。
而且,商家們似乎突然明白了,不斷推出“本土與外來結合”的模式,如奶酪牛肉、黃油腰果味等新鮮口味。
在廣東,烤乳豬是清明節祭祖的祭品之壹,但在上海,越來越多的家庭在清明節用烤乳豬祭祖。
說到春天最美的味道,刀魚可能在素菜上有很多爭議,但肉制品中“春天第壹鮮”的稱號當之無愧屬於長江三大鮮食之壹的刀魚。南方人,尤其是上海人,對吃秋刀魚的時間非常講究。吃秋刀魚,以清明為分界線,清明前是最好的季節,而清明已經是吃秋刀魚的“尾季”,時間很短。
清明螺清明前後是吃螺的最佳季節。此時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如鵝”“清明螺為頭雁”之說。有的用腌菜煮,清淡爽口,味道鮮美。有些是煮熟的,螺螄和韭菜壹起炒,是壹種吃到嘴裏就舍不得丟掉的美味。
清明節,上海、江浙壹帶的居民都有吃蓮藕的習慣。吃蓮藕是為了祝願蠶寶寶吐絲經常、身體健康。蓮藕,意思是蓮藕斷了,表達了對祖先和已故親人的懷念,也是祭祖的菜肴之壹。
桃花粥有些上海人,清明節的時候,愛吃桃花粥。據說這原本是唐代漢族“寒食節”的食物。由於清明節和寒食節的日期相近,吃“桃花粥”成了清明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