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蟹殼黃的美食淵源

蟹殼黃的美食淵源

大鄉賢陶行知曾有壹首詩盛贊故鄉的小燒餅:“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裏,同享無量福”,詩寫得幾近大白話,卻也素描了徽州人悠閑的生活於壹二。此乃徽州傳統風味小吃。形狀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稱“蟹殼黃”。

誰是把小燒餅叫做蟹殼黃的始作俑者,還真說不清。作為壹道小吃,它在上海也是大行其道的。“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無論是白領,還是平頭百姓,都鐘情此物。

海派的作法有甜有鹹:甜的主要以白糖豬油做餡,也有放玫瑰、棗泥、豆沙什麽的;鹹的以豬肉丁為主,考究的則要加進蟹粉、蝦仁壹類了。當然,蘿蔔絲拌蔥段,壹青二白的餡也很膾炙人口。

早期上海許多茶樓的門口,立著個酒桶式的烤爐和壹個平底的煎盤爐,前者烤蟹殼黃,後者做生煎包,兩種風格迥異的小吃聯袂而出,相得益彰。壹輛黃包車沙沙地過來了,下來的或是熬夜的報館編輯、或是剛下課的教書先生。這邊點了蟹殼黃生煎包各兩個,那邊茶樓的玻璃門已拉開了,跑堂的彎著腰,恭請妳進了,壹段上海灘上的小資產階級的生活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