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園四寶,首推方竹。進雁山園大門西行,過稻香村小橋,沿石徑南行,經過玄珠橋、雙清橋西側直抵方竹山北麓,大片竹林展現在眼前,直抵方竹山西麓。竹林以綠色方竹和紫色方竹間雜而生,方竹山因此而得名。其中以紫色方竹最為名貴。這種紫色方竹較少,生長緩慢,壹年只長高壹兩寸。方竹林中,陽光透過竹葉灑在地上,竹影婆娑,光影搖墜,翠綠欲滴。石徑穿林而過,別有情趣。
雁山園的第二寶是紅豆樹。雁山園的紅豆樹與其他地方都不壹樣,它不是每年結子,而是三年結壹次果實,而且結得特別大。紅豆,又名相思子,是壹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果實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如今,在當年胡適撿紅豆的樹下還刻有他的詩:“相思江上相思巖,相思巖下相思豆。三年結子不嫌遲,壹夜相思叫人瘦。”
雁山園的第三寶是丹桂。在乳鐘山西麓和南麓,自然生長著金桂、銀桂。唐嶽喜愛植物,建園後為了造景,培育出丹桂,栽種於金桂、銀桂之間。每年秋天,丹桂花開,香氣四溢,沁人心脾,甚是怡人。後來唐嶽又在白鵝塘北建桂花廳(臨水樓),於乳鐘山半坡上建丹桂臺(亭)。每年中秋,園主偕家眷於這兩處賞桂賞月,怡然自得。
雁山園的第四寶是綠萼梅。綠萼梅別名春梅、幹枝梅、酸梅、烏梅,杏屬,為喬木薔薇科植物,原產我國西南及臺灣,主產江蘇、浙江,現在我國四川、湖北、江西等多地均有種植。“萬花敢向雪中出,壹樹獨先天下春”,梅花歷來被視為不畏強暴、強於抗爭和堅貞高潔的象征,人們常把松、梅、竹稱為“歲寒三友”。綠萼梅是梅花中的珍稀品種,屬於梅花中的極品。當時,廣西並沒有這種梅花,雁山園本身也沒有。那麽雁山園的綠萼梅是怎麽來的呢?據說是唐嶽多次派人到江南求購運回栽種。壹開始,綠萼梅在園中極難成活,經過多次培育,終於栽種成功。因其珍稀名貴,又為雁山園獨有,綠萼梅便成了雁山園四寶之壹。後來桂林雁山植物園將園中僅存的綠萼梅移植培育,但所培育出來的梅花已經失去原來的色彩。目前綠萼梅已被列入聯合國瀕臨滅絕植物名單,廣西地區僅存雁山植物園單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