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扒肉:手扒肉是紅食中的壹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
2、昭君鴨:傳說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後不習慣吃面食,於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面筋泡合在壹起,用鴨湯煮,很合昭君之意。後來人們便用粉條、面筋與肥鴨烹調成菜,稱之為“昭君鴨”,壹直流傳至今。
3、鮮奶螺旋酥:色澤潔白,造型美觀,奶味芳香,果味豐富,質感松軟。用酵面揉搓成條,摘劑,包鮮奶果料餡,經蒸制而成。將半酥面團調好對堿揉團,搓條摘成小劑,搟制成皮。制餡。將桃脯、杏脯、蜜棗、京糕均切成小丁,加鮮牛奶拌勻成餡。面皮逐個包餡心,劑口捏嚴朝下呈鼓墩狀,在邊部捏出7道斜線花紋,上籠用大火蒸熟即成。
4、大炸羊:內蒙古傳統菜。以羊肉為主料,經掛糊炸制而成,因在制作時所用主料大而得名。將熟羊腰窩肉切成適度厚的大片,放入以鮮湯、小茴香、蔥段、姜片、蒜瓣、醬油、精鹽、味素等對成為調味汁鍋中加熱,待靠至入味。撈出瀝幹水分。雞蛋加水澱粉及芝麻油調成稠糊。勺內添植物油燒至7成熟,將羊肉逐片蘸勾糊下勺,炸成金黃色撈出,切成長條碼入盤內,淋少許芝麻油即成。
5、酒鍋牛三寶:在清燉牛尾的基礎上,加上發制並切好的牛蹄筋片,發制改刀成菊花形的牛鞭,再加入發制好的香菇或口蘑等輔料,調上味,點燃酒精鍋蓋上的蓋上席,由服務人員起蓋。
6、醬牛肉:是內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成菜色澤深紅,香味濃郁,滋味鮮美。將牛肉若幹大塊,用清水洗凈,入清水鍋煮至半熟,加用紗布裹包的大茴香、丁香、橘皮、姜片、砂仁、肉桂的香料包和醬油、白糖、鹽適量,及煮肉老湯,燒沸後,轉用小火燜4小時左右,至牛肉成熟、入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