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蝸牛、米粉、酸筍、蔬菜、花生、木耳、腐竹和黃花。
生產材料:
切粉,蝸牛,腐竹。
輔料:酸筍、酸菜、豬脊骨、生菜、炒花生、蘿蔔幹、黑木耳、草果、茴香、香葉、蔥花。
調料:鹽、味精、菜籽油、料酒、醬酒、泡椒、山椒、辣椒粉。
生產方法:
1.把豬骨上的瘦肉切下來,直接剁脊骨。
2.將蝸牛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以去除沈澱物和土腥味,然後再次清洗。
3.將材料切成絲和丁,在鍋中倒入壹些油來炸腐竹片(炸腐竹片時油要熱,但要離火炸,否則會燒焦),然後將炸腐竹的剩余油倒入辣椒粉中制成辣椒油(註意炸腐竹的余溫,不要加火)。
4.將豬骨頭放入鍋中煮湯,水中加入壹湯匙米酒,將酸菜絲和酸豆角丁放入鍋中煸炒,加入少許油,但不要放鹽。
5.黑木耳和豬肉(切好的瘦肉)放入鍋中炒熟,加入少許鹽。
6.鍋中放油,加入大蒜和姜片炒香,然後加入蝸牛炒,加入壹湯匙鹽和半湯匙香料炒2分鐘,然後加入半碗水,煮沸後放入骨頭湯中。
7.用蝸牛肉熬湯1小時,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辣椒油放入鍋中(不喜歡吃辣的可以不加)。
8.再煮半鍋水,在水中加入鹽(攪拌均勻,嘗壹下鹹味)。水沸騰時,將米粉放入水中焯燙後撈起,加入準備好的食材,最後加入螺螄湯螺螄粉。
小貼士:
1.如果沒有蝸牛,妳可以隨意使用其他類型的蝸牛。
2、螺螄粉最重要的是靠湯底,而且湯的味道壹定要調好。
3.為制作螺螄粉而準備的圓形米粉不是通常的細米粉,而是相對較粗的米粉。
4.不得添加附件。螺螄粉調好後可以加入酸筍、酸菜、炒花生、蘿蔔幹和蔥花。
5.由陳米制成的幹切粉末,橫截面直徑約為3 mm,應提前在水中浸泡1小時,並使用冷水,否則粉末煮熟後會破裂,並且沒有彈性。
6、如果想讓螺螄粉更美味,蝸牛必須是活的,並在水中浸泡2天,並在水中放壹塊鐵以促進蝸牛吐泥,這不僅可以抑制血吸蟲寄生在蝸牛體內,還可以保證蝸牛肉的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