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島景區主要有:鹿欄晴沙、徐福亭、泥螺山、東沙古鎮、崇福廟等。
1、鹿欄晴沙
鹿欄晴沙是岱山的壹處海灘,因位於岱山本島北部的鹿欄山下得名,全長有3.6公裏,是江浙沿海最長的壹條沙灘。幾百米外海水才及胸,漲潮時浪很大,回聲俱響,退潮時潮水偏於安寧。因為有潮汐萬變,所以海灘上能看到各色海洋生物。
2、徐福亭
仿古式的雙層四角亭,四周有石欄修飾。亭內樹有壹碑,雙龍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紀錄了徐福求仙與岱山古名蓬萊的關系,站在亭上,可遠望大海,俯視整條沙灘,陣陣海風拂面,使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
3、泥螺山
位於鹿欄晴沙內,為壹灘中小嶼,三面沙灘,壹面入海,遠遠望去,象壹只碩大的泥螺爬向海中,因此得名。在山頂上有壹處刑馬石覽舊址,1998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徐福東渡傳奇》,其中秦始皇祭海送徐福、東渡船隊出征、東渡營地等場景均在該地攝制完成。站在沙灘透過“雞冠礁”觀東海日出,壹輪紅日破海而出,霞彩繽紛。
4、東沙古鎮
岱山境內的東沙鎮是壹個古老的漁鎮,古鎮依著這壹片海而建,在海的東邊,叫東沙。與江浙壹帶的陸地小鎮很不壹樣,它的鎮中心沒有小橋流水,是實心的小巷小街和後院。古鎮的前面是海,後面是山,它在水壹方滄桑著,在海風裏開放,在海霧裏含蓄,多了海的氣勢,多了山的韻致,多了島的獨特。
5、崇福廟
該廟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故名崇福廟。清康熙、乾隆年間經兩次大修,現廟內有乾隆戊午年的“崇福廟”匾及光緒年間制作的“崇福廟”匾各壹塊。這座純清代古建築至今保存完好,雖規模不大,但布局嚴整。今前殿、正殿兩側各有廂房相連,圍成四合院,中間有戲臺,殿前有照墻,東西設臺門,另成壹院,***有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岱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