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種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可以創造藝術。
壹、庖丁解牛的藝術。
俗話說的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幹的好,總會出名的。就屠宰界和美食界庖丁和蘇軾就是兩位大神。庖丁解牛這個故事是出自《莊子》,據說梁惠王有壹位廚師叫做庖丁,這位廚師在剖解牛的時候,只要跟身體接觸的地方都會發出響聲,刀子進入牛的身體也會發出聲音。兩者結合在壹起就是壹場美妙的音樂會啊。
梁惠王大驚,趕緊問庖丁這是咋回事啊,我很懵逼啊。庖丁就說我經常研究萬物的規律,所以在我的眼裏這牛已經不是壹頭牛了,它在我眼裏早已分散。什麽時候下刀,從哪進,我早已清楚,至於那是因為骨頭和刀碰撞產生的聲音。這就是庖丁解牛,這當然不僅僅只是壹個解牛的故事,更是壹次藝術的創造。庖丁將解牛變成了藝術。
二、蘇軾烹魚,他們都是匠人精神的附屬品。
蘇東坡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美食家。蘇軾因為和朝政大佬王安石政見不合,就被貶出京了。蘇軾在京外待過的地方不少,比如杭州,黃州這些地方。蘇軾被貶之後就開始研究美食了,當然他研究美食並不只是因為自己貪吃,主要還是因為百姓苦吃的東西比較難吃。
所以他想將那些難吃的食材做的更好吃些,起碼讓老百姓不要那麽苦。蘇軾在美食的造詣上是非常高的,比如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都是他搞出來的。這蘇軾烹魚就是其中壹個典故,說是當時對魚的做法比較少,在蘇軾的研究下就有了蘇軾烹魚的故事。蘇軾本來就是有名的大才子,所以將烹魚搞成藝術都是正常操作。個人認為兩則故事都是說明了壹種精神,那就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可以創造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