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美雙方在上甘嶺地區不足4平方公裏的兩個高地上,展開了長達43個晝夜的攻防爭奪戰。
敵方投入了美第7師和第187空降團,南朝鮮第2、第9師以及埃塞俄比亞營、哥倫比亞營***6萬余人。同時使用坦克約170輛,105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約300門,出動飛機3000架次以上,***發射炮彈約190萬發,投擲航空炸彈5000枚。在如此狹小的地段集中這樣密集的火力,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擴展資料:
1951年6月,中朝軍隊轉入戰略防禦後,在持久作戰、積極防禦作戰方針的指導下,中朝軍隊的第壹線部隊構築了大量的坑道工事,逐步形成了以坑道為支撐點的堅固防禦陣地,從1952年春夏以來,中朝軍隊又開展了壹系列鞏固陣地的鬥爭,取得了依托坑道進行小分隊攻防作戰的經驗。
1952年秋,為爭取主動,鍛煉部隊,粉碎敵可能的進攻,中朝軍隊第壹線部隊於9月19日開始向敵營以下戰術要點發起了戰術性反擊。美軍為了奪回戰場的主動權,於是從10月中旬開始發起了所謂的“金化攻勢”。
美軍此次攻勢的目標是,首先攻占五聖山前誌願軍2個連據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進而奪取要點五聖山,改善其金化地區的防禦態勢,為爾後進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區創造條件。由於戰場附近有壹個小村莊叫上甘嶺,誌願軍抗擊敵進攻的這次戰役,遂被稱為上甘嶺戰役。
中國網-上甘嶺戰役(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