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是廣東菜。
粵菜即廣東菜,是中國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壹。狹義上的粵菜指廣府菜(即廣州府菜),廣義上又包含潮州菜(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
粵菜源自中原,傳承了孔子所倡導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原飲食風格,因此粵菜做法比較復雜、精細,如廣府菜中的煲仔飯、烤乳豬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燒鵝源自宋朝名菜烤鴨;點心從中原傳到廣東後演變出蝦餃、幹蒸燒賣等廣式點心。
廣府菜範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關等地,廣府菜是粵菜的代表,自古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的美譽 。潮州菜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潮菜是粵菜的主幹與粵菜的代表,也有“食在廣州、味在潮州”的說法。
廣東客家菜主要流行在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等地,範圍包括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高涼菜屬於粵西菜式源頭之壹,發源於古代高涼郡,包括粵西地區茂名、陽江等地。湛江地區的代表菜式是湛江菜。
食譜特色
粵菜最大特色便是用料豐富,配料多而巧。山珍海味、中外食品,無所不有,可謂全國之冠。粵菜可選原料多,自然也就精細。粵菜講究原料的季節性,“不時不吃”。
吃魚,有“春鯿秋鯉夏三犁(鰣魚)隆冬鱸”;吃蝦,“清明蝦,最肥美”;吃蔬菜要挑“時菜”,是指合季節的蔬菜,如菜心為“北風起菜心最甜”。除了選原料的最佳肥美期之外,粵菜還特別註意選擇原料的最佳部位。
豐富精細的選材和清淡的口味恐怕是粵菜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粵菜味道講究“清、鮮、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粵菜調味品種類繁多,遍及酸、甜、苦、辣、鹹、鮮。但只用少量姜蔥、蒜頭做“料頭”,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會大鹹大甜。
這種追求清淡、追求鮮嫩、追求本味的特色,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壹種科學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