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特產手抄報
家鄉的美食我的家鄉在廣西,要說到美食啊,那還真不少呢!南寧的老友粉;梧州的龜苓膏;桂林的米粉;賀州的田螺煲;柳州的螺螄粉……數不勝數,我只能用壹個字來形容它們——香!
老友粉是我的最愛,我媽媽從小吃到大,我們倆都百吃不厭呢。老友粉味道那叫壹個贊,看相也不差——晶瑩剔透的面條浸在灑滿蔥花的湯水裏,綠綠的香菜伴著壹粒粒飽滿的花生夾在裏面,姜絲和蒜末藏在它們下面,別說是吃上壹碗,就是看上壹眼都叫人垂涎欲滴了。
老友粉的做法很簡單;先起油鍋放姜絲、蒜末、豆鼓茸熗炒,炒出香味後就把調好味的牛肉片倒進去翻炒,直到變身為止,然後加入酸筍炒壹會兒。接著加入高湯或水燒開,把濕面放進去,撈散後加青菜,煮開後撈出來,撒上蔥花,喜歡吃辣的客人就叫上壹勺辣椒油或胡椒粉,喜歡吃酸的客人還可以倒上壹勺米醋。這樣,壹碗色香味俱全的老友粉就做成了。
聽我媽媽說,老友粉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它還有壹個起源故事呢;有壹位滿頭白發的老翁每天光顧周記茶館喝茶,跟周記茶館的老板關系很好,兩人很聊得來,時時扯家常,開玩笑。有壹天,老翁因為感冒而沒有去周記茶館,周記茶館的老板就用精致面條、佐料壹爆香的蒜末、豆鼓、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了壹碗香味撲鼻的面條,送給這位老翁吃。老翁趁熱後出了壹身的汗,後背都濕了,豆大的汗滴從他的頭上往下流。之後他病狀減輕,感冒都好了。因此,此面就定名為老友粉。老友粉開胃驅寒,深受食客們的喜愛而經久不衰。
每次吃完老友粉後的我還會情不自禁地咂咂嘴,還想再吃上壹碗,可是肚子的內存已經不夠了呀……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津津有味地吃著面,心裏真不是滋味……
揚州既有美麗的瓊花,又有引人的旅遊景點。瘦西湖的景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嫵媚多姿。尤其是煙花三月下揚州之際,漫步瘦西湖畔,見幾步壹柳,好似綠霧般的柔媚動人,加之石榴、杜鵑等嫵媚的花樹陪伴,更覺窈窕多姿,萬般的詩情畫意盡現其中。壹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壹種清瘦的神韻。詩人汪沆在詩中寫道:“也是銷金壹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