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字豆糖是安徽祁門的西部。?嵌字豆糖是安徽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嵌字豆糖是安徽祁門特產的小吃,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至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曾經是百姓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傳統糕點,但如今手藝已逐漸失傳。嵌字豆糖是在糖塊側面做出漢字,工藝復雜,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堪稱徽州壹絕。
嵌字豆糖尤以西路閃裏、新安的出產最負盛名。嵌字豆糖之所以聞名,得益於那小塊四方四正豆糖間的芝麻造字,貌似活版印刷中的鉛字。這種豆糖制作手藝精湛,與其說是香甜爽口的糕點,不如說是精美的工藝品,令人贊嘆不已。
嵌字豆糖為珍貴的原因:
1、手藝失傳。
嵌字豆糖原本是壹道歷史悠久的傳統糕點,但由於工藝過於繁瑣和復雜,利潤也不高,如今全國上下懂這門手藝的人已經不足20人,而且多是年過古稀的老人,已經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困境了。嵌字豆糖直到被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報道出來,才重新走入大眾的視野裏。
2、工藝復雜。
嵌字豆糖的工序並非壹蹴而就,需要經過磨、熬、搟、切等環節。黃豆和黑芝麻是嵌字豆糖的主要原材料,將上好的黃豆和黑芝麻晾幹後,分批炒制,然後將麥芽糖熬制的糖漿,趁熱倒入兩種粉中攪拌均勻,快速揉成大塊糖條,然後改刀成小劑子準備嵌字。
使用木夾板整理糖條,使用黃、黑兩色的糖條堆砌搭配,形成漢子的形狀。最後進行拉條,這個步驟需要兩個人配合,力氣大了形狀不均勻,力氣小了又拉不動,沒多年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拉成細條並定型後,切成薄塊,糖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