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飲食文化:吃餃子、吃春餅、八寶飯、年糕。
1、吃餃子
每逢新春佳節,尤其在北方,餃子是年夜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餃子壹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因為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壹的伊始,“子”為“子時”,“餃”與“交”諧音,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喜慶團圓”之意。
2、吃春餅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立春時吃的傳統美食,流行於中國各地。春卷包含著新年的美好祝福,有迎春喜慶之吉兆。在南方的某些地區,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卷。古代立春日所食之面餅,烙得很薄,又稱薄餅。與數種生菜同食,名曰“春盤”。每年立春日,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
3、八寶飯
八寶飯是上海人傳統年夜飯必不可少的食物,象征團團圓圓、吉祥平安。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都壹定要吃太平燕,也稱扁肉燕,所謂“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
4、年糕
年糕最早只是作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用的,後來才逐漸成為春節傳統美食。春節吃年糕多出現於南方,多以紅、黃、白三色出現,寄寓了五谷豐登、生活富足的美好願望。如今,年糕已經發展成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新年美食。例如,山東的紅棗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紅白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