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28年前,關東鎮嶽光村村民龐成峰在兒子兩歲時,在自家的小魚窩裏養了壹批草苗。其中,四條草魚已經飼養了28年,最大的壹條是52公斤的“魚王”,被中央電視臺和廣西電視臺的攝制組報道。
為什麽關東鎮喜歡養殖生產官魚?
關東鎮歷史上曾是博白縣下轄的壹個山區鎮,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當地農民利用山澗連綿、水源充沛、飼草豐富的自然優勢,在路邊、房前屋後、田角或壹些低窪地挖小魚窩,吸引山泉養魚。由於山泉水質好,又采用天然活水養殖,投餵純天然青飼料,飼養的草魚以鎮命名,被稱為“官魚”,有“小窩養大魚”的美譽。
官魚呈長條形,前部略呈圓柱形,背部略扁平,體大鱗大;側草黃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體表顏色鮮艷;肌肉光滑有光澤,指壓肌肉結實有彈性。但是養殖時間長,至少要三到四年,而且壹條魚壹般都在3公斤以上。
而且沒有泥腥味,肉質嫩韌,味道鮮美,香而不肥,嫩而不膩,吃後回味滿口,非常好吃。吃法也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紅燒草魚、蒸西紅柿和美味的草魚湯使魚非常美味。
歡迎留言分享#妳和妳家鄉的美食、家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