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宋朝的文人都是怎樣的吃貨

宋朝的文人都是怎樣的吃貨

中國人對於吃的熱情,從古至今都沒有變過。

所以才有了不斷創新演變的食譜,精益求精的菜式,以及那許許多多關於吃的有趣的事情。

到了宋朝,不知因為宋朝對文人的寬泛,還是因為宋朝文人郁郁不得誌的太多。總之,宋朝文人對於隱居和美食都有著異常偏執的情結。

業余大廚:蘇東坡

相比於蘇東坡的才名,我更喜歡的,是他美食家的身份。

東坡喜歡吃,也會吃,他歷仕江浙、中州、南粵各地。走到哪兒,就玩到哪兒,寫到哪兒,也因地制宜地吃到哪兒,並且儼然以吃貨自居,還在自己的詩作中坦然自稱“老饞嘴”。

也正因為他對於美食的偏愛,才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流傳,才有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苗、東坡餅、東坡魚、東坡豆腐這些用材簡單加工不繁,卻粗中見細的菜肴。

但凡善於品嘗美食者,大多數也會喜歡自己動手烹飪菜肴。於是,蘇才子搖身壹變,成了蘇大廚。

在黃岡,他烹調豬肉,吃的興起,還作了壹首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有了好菜,當然要有酒才好。於是,蘇大廚大手壹揮,再次變身高級釀酒師。

在惠州時,他曾釀過壹種叫“羅浮春”的酒,還在詩中寫道:“三山咫尺不歸去,壹杯付與羅浮春。”因怕人誤以為“羅浮春”是本地酒,還特意為這首詩做了壹副畫並寫明“予家釀酒,名羅浮春”。此外,他還釀過壹種叫“萬家春”的酒,並對此津津樂道,多次在是詩文中提及。

酸甜苦辣的官場,不適合壹身傲骨的才子,卻剛好為蘇大廚做了壹味調味料。

可以想象,當他吃著自己烹飪的菜肴,喝著自己親手釀的酒,是何等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