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認為動物之間是壹個弱肉強食、互相殘殺的世界。其實不然,同類動物以及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都存在著有趣的互助行為。我國古人對烏鴉十分崇拜。漢代許慎在其《說文解字》中說:“烏,孝鳥也。”因為烏鴉具有“反哺”習性,烏鴉初生,母哺六十日,待母烏鴉衰老無法覓食時,便由小烏鴉餵哺。喜鵲和烏鴉發現食物時,總是先大聲叫喚,讓長輩先來吃食。老鳥吃過以後,便飛到高處放哨,讓其他餓鳥安心啄食。還有黃鸝、紫燕、鴻雁等鳥類,也都是在“尊老愛幼”中生活。大海中的沙丁魚在遨遊時,行至礁石狹窄處總是自覺排隊,依次前進,即使遇上了危險,仍按照“規矩”行動。小魚從上層列隊通過,老魚從下層接踵而遊,從來不會亂套。美洲有壹種蜜蟻,遇到蜜源植物時,就把肚皮吃得脹脹的。但並非自己壹飽了事,而是在飽餐之後立即趕回去,見到沒有進食的夥伴便主動吐出蜜來,讓它充饑,有時自己吐得腹中空空,也在所不惜。
熱帶森林中的鸚鵡,不僅同類相親,並且非常好客。當它們千辛萬苦找到可口食物正在聚餐時,發現友鄰鳥類從空中飛過,總要停下來高唱“迎賓曲”,熱情邀請其降臨,***享美食。動物的互助本領也是十分高超的,曾有壹只食蟻獸,面部不慎割傷,不住地流著血,另壹只食蟻獸看到後,馬上用嘴去舔,並且很快找回壹種止血物塗在傷口上,血也就止住了。有些動物還向異類求助,有人在西伯利亞偶然發現,兩只鹿帶著壹只無精打采的小狗獾,到壹片窪地吞食泥土,然後又把它送回原處。經證實原來是鹿幫助有病的幼獾去吃沸石,終於幫助它清除了腹內的有害物質。在非洲,壹只狒狒身中毒箭,危在旦夕。它毫不猶豫地請山羊帶路覓藥。後來狒狒已是筋疲力盡。幾只山羊四處尋找,終於找到壹種稱作白鮮的藥草,讓狒狒將這“靈丹妙藥”吃下去後,利箭便從肌肉中彈跳出來,箭毒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