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家遺址的年代距今約4000年。經有關專家鑒定分析,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面狀遺存為小米制面條,是迄今為止最早的面條遺存。
喇家遺址,位於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是壹處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素有“東方龐貝”之稱。喇家遺址為史前遺址,其中有廟底溝時期、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新店文化等多種類型的史前和青銅時代古文化遺址。
在喇家遺址發現面條是可以理解的,這裏是中國母親河黃河的發源地。在黃河上遊,中國人發明了面條,後來成為整個黃河流域的獨家主食。正是由於這壹發展過程,面條遺址最早在中國被發現是必然的。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保護與發展
為深入推進省內重大遺址保護工作,推動喇家考古遺址公園申遺和立項工作,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文化新聞出版廳爭取海東市、民和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青海省文物局深入調研、科學謀劃,加快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工作。
組織專家嚴格評審把關,赴國家文物局溝通協調落實申報工作,按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範要求,在最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了喇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工作。
拉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將對促進青海省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培育區域經濟增長點、促進社會協調發展、改善民生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