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金門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謝飛還是粟裕?

金門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謝飛還是粟裕?

金門戰役的主要指揮官有葉飛、胡璉、李良榮。

金門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稱金門戰鬥、金門登陸戰,臺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是第二次國***內戰末期發生於福建省金門島的壹場戰役。

1949年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註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

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成功占領該地。在粟裕授意下,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只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只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只數量不足,日期壹再延後。

10月24日晚,終於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斃傷國民黨軍9500余人,登島部隊***3個多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壯烈犧牲,余部被俘。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壹次重大損失。

擴展資料:

在解放軍渡江後,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金門戰役規模並不大,只是師級規模,但其深遠的影響,卻遠非普通的壹場師級規模戰鬥可比。

正因為解放軍在金門戰役的慘重失利,解放軍積極加強海空力量建設,而不敢像過去無知無畏的單靠陸軍發起登陸作戰。而國民黨軍則幸虧有這場彌足珍貴的勝利,否則難逃失敗之境。

金門戰役的失利,使解放軍清楚了渡海作戰的難度。所以在後來的海南島戰役中,第四野戰軍對渡海作戰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

葉飛後來自我檢討說:“這是因為輕視了金門,認為金門沒有什麽工事,金門守敵名義上是1個兵團,即李良榮兵團,實際只有兩萬多人,而且都是殘兵敗將;廈門是有永久性防禦工事的要塞,守軍是湯恩伯集團,兵力充足,已被攻克了,則認為攻取金門問題不大。”

百度百科——金門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