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壹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壹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2.山西:多為餛飩或餃子
除吃餛飩、餃子外,山西還有壹些地方以糕為食,如和順“迎冬就年”吃油糕、靈石吃黍米糕、平魯“鬧冬”風俗,雞肉蘸素糕配羊湯吃。
大同講究吃燉肉,有“冬至不吃肉,凍爛腳趾頭”的民諺,河曲有“拜冬”之俗,飲食娛樂,佐以羊羹,棗釀羔羊,系“明酒遺風”之意。晉東南陽城壹帶,則吃老北瓜和小米燜成的瓜粥。
3.潮汕地區: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壹個大節日。在這壹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壹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壹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
4.寧夏:吃“頭腦”
在冬至這壹天,銀川有個習俗,這壹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壹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壹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壹道特色小吃。
5.江南水鄉: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壹堂***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有壹位叫***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壹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壹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