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引用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話比喻治國的道理,不過歷史上還真有壹位從烹小鮮開始,最終治大國的人物,他以烹調之道比喻治國理論,華麗麗地完成了從廚子到開國功臣的逆襲上位,簡直成為了壹段傳奇。
伊尹
夏朝末年,夏桀暴政,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壹位叫做伊尹的年輕人,雖出身貧寒,但才華橫溢、滿懷理想,想成就壹番功業,他先是在有莘國,想謀個壹官半職,勸國君滅夏,可是逐漸地,所見所聞讓這位年輕人失望了,發現有莘國與夏有血緣關系,剪不斷,理還亂。這時,他聽說商這個部族的首領商湯勵精圖治、德才兼備,帶領部族發展得很好,於是便想去投奔商湯。可惜,伊尹出身貧寒,見不到商湯,這可怎麽辦?
伊尹廚藝很好,於是他到壹家貴族做奴隸,負責做飯,也就是個廚子,不過是很有才華、很有理想又精通美食之道的奴隸。為啥要到貴族家做廚子呢?這不是與他輔佐商湯的目標差別太大了嗎?
不能不說伊尹確實很聰明。原來,這家貴族可不壹般,這個貴族是商湯的老丈人,他的壹個女兒將要做商湯的妃子。伊尹憑借高超的廚藝,成功拴住了貴族壹家人的胃。畢竟美食的誘惑誰能抵擋啊,連孟聖人都說“食色,性也”。於是,在貴族家的寶貝閨女要嫁給商湯時,伊尹便帶著自己的鍋碗瓢盆做了陪嫁的,接近了商湯。商湯壹吃他做的飯,唉,不錯啊,比以前的好吃多了,壹問才知道這是那個新來的廚子做的。
於是商湯特別欣賞這個廚子,與其交談。壹談更不得了了,這個年輕的廚子不只廚藝好,對天下大勢也了如指掌。他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勸商湯滅夏。商湯壹發現伊尹的才能,便立即提拔其為“尹”,做了商的國相。這也不得不說,君主時代還是有壹點點好處的,真正能不拘壹格用人才,發現壹個人有才能便直接提拔,而不是經過壹輪輪的筆試、面試,查妳的祖宗三代。
在他任國相期間,積極輔佐商湯完成了滅夏的不世之功,並接連輔佐了商湯之後的四位國君五十余年,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為商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