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清明團子的來歷

清明團子的來歷

清明團子的來歷:李秀成下令太平軍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

相傳的在太平天國時期,在某壹年的清明節,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壹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壹起耕地。

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裏添兵設崗,每壹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農民因被艾草滑到,頓時心生壹計,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壹只只米團子。然後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

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清明團子特點

清明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清明團子能夠呈青綠色主要是靠棉青粉與大米粉糅合蒸熟後自然而成,有野菜的香味,也有黃土嶺春筍的香甜,除了有春筍瘦肉小蔥餡的,還有紅糖餡的清明團子也很有特色。

對食材的選取,清明團子的制作技藝數浙江東部臺州地區黃巖當地的制作方法最為講究,選取的春筍選自黃土嶺山,該山出產的春筍、冬筍都是壹流的,古時候有句童謠:“筍出黃土嶺、紙出溫州城”。

黃巖當地的清明團子對棉青的要求更為講究,更精細化,黃巖當地諸多的小吃美食在國內堪稱壹絕,只是貧於宣傳。

清明團子是用艾葉搗爛後擠壓出汁,與純糯米粉拌勻揉和制作而成的。壹搡壹翻之間,碧綠的艾草汁與米香混合成壹體,揉搗成軟糯的青色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