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不翻湯的由來:
相傳,清康熙皇帝在壹次微服私訪時,途經河南孟津縣小浪底鎮,當時,他饑腸轆轆,身上所帶幹糧已吃完,怎麽辦呢?
這時,他遠遠看到壹戶農家房頂上有炊煙升起,康熙帶著隨從直奔農戶家。進去後,他看到農戶家的老婦人正在烙餅,便上前討要。
老婦人說:“餅還沒翻,只烙了壹面,不熟。”康熙皇帝說:“不翻不翻,能吃就行。”說著抓起餅便吃。老婦人怕康熙噎著,趕緊從竈上的鍋中舀了壹碗雜碎湯端給康熙,康熙就把這種餅子泡在湯裏,吃了個痛快。
吃罷,康熙問老婦人,這餅子和湯叫什麽名字。老婦人隨口答道,我們鄉下人把這餅子叫“綠豆餅”,湯叫“雜碎湯”。
康熙想了想,說道,這餅子剛才烙的時候中間雖然沒有翻,但特別好吃,泡在這湯裏味道更好,不如把這餅子和湯叫作“不翻湯”吧。
康熙回行宮後,命人賞賜了老婦人,又親書“不翻湯”三個字命人賜予老婦人。老婦人帶著家人便在城裏租了鋪子,開設了“不翻湯”飯館,生意火爆。
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不翻湯”飯館收了很多學徒,“不翻湯”的制作手藝也隨著這些學徒帶到了洛陽城。時至今日,“不翻湯”已成為洛陽的壹張美食“名片”。
洛陽美食:
1、新安燙面餃
新安燙面餃,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 鹽、味精等。把面燙好,搟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餃,上籠清蒸,十分鐘即可。其特點是皮薄如紙,色澤如玉,五味俱全,鮮香不膩。
2、胡辣湯
胡辣湯是洛陽小吃系列中的壹絕。它源於清代中葉,大興於民國初年,之後花樣不斷翻新。至今妳若行走在洛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小小壹碗胡辣湯,緣何會歷久不衰呢?它以大眾化的品位和低廉的價格,始終成為人們早餐時的首選
3、漿面條。
洛陽人普遍喜食的壹種風味小吃。它是將豆漿置於適當的溫度下,發酵變酸,然後放入鍋內加熱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壹種蘑菇狀的漿汁。這時加入少許香油,反復 攪拌,待滾沸,將面條下鍋,最好是雜面條。攪拌面條使之呈糊狀。然後,將調制好的鹽、蔥花、青豆、芹菜、韭菜、辣椒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