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島位於九龍江入海口,北鄰廈門海滄,西接漳州龍海。廈漳跨海大橋橫跨海門島,整個島嶼呈梭形,面積約為鼓浪嶼的兩倍。歷史上,海門、廈門和金門被稱為閩南沿海的“三大門戶”。它們隔空相望,形成獨特的三角形地理位置,相互支撐,堅不可摧。
海門島有兩個村莊,壹個是有紅樹林的海山村,壹個是有小海灘的平海村。在廈漳跨海大橋開通之前,進入海門島要靠船只,因此島上居住的村民以捕魚為主,農耕和種植為輔。海門島原本是三個相鄰的島嶼。20世紀70年代,農業大寨時期通過人工開墾將其連接起來,形成了丘陵和海洋平原的景觀。
海門島海鮮的受歡迎程度遠大於海門島本身。當我第壹次遇見海門島時,我想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海鮮而來。我不知道這裏不僅有實惠的海鮮,還有妳不知道的另壹面。海門島也是各種鳥類的天堂。島上有40多種鳥類,包括灰鷺、八哥、蒼鷺、棕背伯勞和翠鳥。
當妳來到海邊時,妳會發現在海門島的海灘和淺灘上生長著壹望無際的紅樹林。這片紅樹林是省級自然保護區,品種繁多,有秋茄、油桐、白骨土、鼠樂、廈門鼠樂等。紅樹林是壹種生長在灘塗上的灌木狀叢林。它壹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對水質和周圍環境的要求極高,而且它只能在灘塗中生存。)
除了海鮮、觀鳥和紅樹林,島上的古民居也值得品嘗和欣賞。這裏的古民居大多建於清代,是紅磚燕尾鞍脊的閩南傳統建築風格。歷經滄桑,它們給人壹種樸素的美感。
海浪、沙灘、古建築、碼頭和漁船構成了海門島獨特的漁村風貌。漫步其中,我想不是為了尋找美麗的風景和美味的食物,而更多的是為了尋找久違的寧靜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