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從我來到黃州,我已經吃過三次冷食了。年年想惜春,春不可惜。這壹年還遭受連續陰雨,整整兩個月,氣候蕭瑟如秋。臥嗅海棠花,渾吞枝雪。半夜偷偷摸摸真厲害。患何叔病的青少年,發病時壹定是白的。”
“春江欲入屋,雨來了。小屋像壹艘漁船,在壹片霧蒙蒙的水雲中。空蕩蕩的廚房正在煮壹些涼菜,潮濕的蘆葦在竈底燃燒。哪知這壹日竟是寒食,卻見烏鴉來燒剩下的紙錢。皇帝的宮門有九層,深遠而難返,遠方的先人陵墓不可憑吊。我也打算又哭又窮,吹不起。”
翻譯:
自從來到黃州,我已經度過了三個寒食期。
珍惜每年的春天,想留住它。不遺憾的是,春天掌管著自己。
今年遭遇反復陰雨天氣,兩個月氣候蕭瑟如秋。
壹個人躺在床上,聽見雨打秋海棠,胭脂般的花瓣如雪花般飄落。
造物主偷偷帶走了艷麗的海棠,半夜的雨真的很神奇。
雨中的海棠像壹個生病的少年。當他康復時,他的兩鬢斑白,他老了。
春江洶湧,仿佛要沖進門戶,雨勢似乎很猛。
我的小屋就像壹艘漁船,籠罩在壹片水雲中。
空蕩蕩的廚房正在煮著壹些涼菜,破爐子的底部還燃著潮濕的蘆葦。
不知道這壹天竟然是寒食,卻看見烏鴉拿著燒過的紙錢。
天子宮門九重,深遠難歸。祖墳隔萬裏,不可喪。
我只想學阮籍,痛哭壹場,可是我的心好像快死了,不想重燃。
背景:此詩寫於元豐五年(1082)三月寒食節。東坡至今處境艱難,生活慘淡。我感到孤獨和沮喪。經過險惡的政治鬥爭和牢獄折磨,東坡的性格收斂了許多。這兩首詩充分表現了這種心安之後的無奈和絕望。
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畫家、美食家。子曰戰,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應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佳縣)。本人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賦極高,詩詞書畫俱佳。他寫的《汪洋》豪放流暢,與歐陽修並稱甌塑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參考數據
古詩詞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71470.aspx
孫和劉尚榮。蘇軾詩選。中華書局:中華書局,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