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文壇上的佼佼者,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寫出了周瑜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寫出了當時的豪邁之情。後人只知蘇軾是北宋偉大的豪放派的詞人,書法大家,繪畫等方面的頂端人物。殊不知他還是壹位美食大家,據說是他發明的壹道美食——東坡肉!這是真的嗎?
他住在黃州的時候,曾經有壹首名叫做《豬肉頌》打油詩,其詩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黃州的豬肉是上等品,不但肉好,而且還很便宜。達官貴人們不願意吃,貧苦老百姓又不懂得該如何做。剛開始煮豬肉時候火候要小,加入少量的水,等到火候足夠大的時候,它自然就美味了。每天早晨起來吃壹碗這樣的豬肉壹天都會飽飽的。”這裏面的“剛開始煮豬肉時火候要放小,加入少量的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這正是著名的東坡肉的正宗做法。
蘇東坡後來做了杭州的太守,他曾命令人修蘇堤,註重水利工程,因此許多老百姓都喜歡他。從而蘇軾的東坡肉也沾光了,名氣響徹整個杭州,自然而然便成了當地的名菜了。
他發明的東坡美食,鮮明地體現了他的創新實踐精神。這種創新,不僅僅是對烹飪技術、理論方面的創新,也是其精神層面的壹種革新。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創新精神,才會使得他不僅僅是在文壇上享譽盛名,也在美食上占據壹席之地。這也說明,古代的文人智者,不僅僅是壹個方面的人才,還是其他方面的。這可能也是我們國家現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壹個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