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筠這個名字對於國內球迷,可謂既熟悉又陌生。當我們上網搜索關於這個在中國足球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名字時,我們看到了很多將他的名字引為“反面”典型的文章,而關於他的經歷的介紹都只有83年他與巴斯滕、羅馬裏奧等並列“世界六大希望之星”的聊聊數語以及天才早夭的悲嘆。
十年苦讀“無字之書”
1988年初,25歲的李華筠帶著傷痛,也帶著遺憾離開了國家隊。退役後,他選擇了入學深造,並被在大連的東北財經大學稅務系錄取。正當他準備靜心“充電”之時,遼寧足球隊有關領導動員他回遼寧隊,繼續為家鄉做貢獻。就這樣,李華筠服從組織安排,又在遼寧隊踢了壹年球。這壹年,該隊奪得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年底,“海豹”正式退役。
按理說,李華筠還可以繼續上大學。但此時他的興奮點已發生了變化,他覺得自己從小就在球場上奔跑,對足球了解得比較透,而對社會這本“無字之書”所知較少,急需補課。在經過幾次不成功的選擇之後,利盟集團(遼寧機械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領導找到了他。遼機股份總部設在大連,是國內著名的外貿企業。公司領導看中李華筠,壹方面是因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曾為國家、為遼寧爭過光,應該有個好的歸宿;另壹方面,該公司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希望李華筠加盟後能發揮積極作用。李華筠走進遼機大門後,多次變換角色:幹過外貿,當過“海豹”美食城經理,此前又成為工會副主席……遼機股份有壹支業余足球隊,在青年企業家張宏誌的支持、帶領下,這支球隊以“海豹”為核心,堅持業余訓練,經常與大連女足、大連體校較量,是大連業余足球隊中的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