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意大利人投降?還是戰死算了。”這是二戰時期,希臘軍隊對意大利人的鄙夷之情。雖然意大利的軍隊在戰爭中表現得不盡人意,留下很多讓人談笑的事情。但是意大利的戰鬥力不高其實是有現實原因的。
眾所周知,在二戰戰況膠著的時候,各國軍隊都在苦苦支撐,前線的資源供給更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1938年的時候,美國還有58萬噸的銅儲量。而意大利卻只有2963噸。到了1939年9月1日的時候,意大利所有的資源加起來也才可以撐過180天而已。
所以現實裏的種種因素都決定了意大利士兵不可能有很高的戰鬥力和持久性。參戰人數上也有諸多限制。盡管當時的軍政大臣宣稱可以召集1000萬士兵,然而截止到1940年6月10 日的時候,陸軍總數僅僅達到45萬人。
空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1928年意大利還有3000架飛機可以投入戰鬥,可是到了1939年這個數字卻下降到了2300架。和意大利戰鬥力處於極端反面的是意大利軍隊的夥食。雖然打仗沒有勝利,可是意大利真正地踐行了“糧草先行”的策略。
所以才會出現英軍被俘虜之後偶然間吃到意大利的飯餐居然流下了眼淚的趣聞。那麽二戰時期的意大利為什麽可以擁有這麽好的夥食呢?其他國家在戰時又都吃了些什麽呢?
和前線資源告急的情況相似,戰時後方的物資補給其實也是很大的問題。亞洲戰場上除了日本士兵可以吃到牛肉罐頭意外,其他國家的士兵都處於有啥吃啥的狀態中。沒有米飯可以果腹那就喝粥,連粥都沒有的話那就只能挖樹根嚼野菜了。
我國士兵在最艱苦的時期都是這樣挺過來的。但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就要好得多。以美國舉例,他們的士兵不僅可以吃到葷腥,還可以享受水果和飲料。這實在是太過於奢侈了。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在意大利人面前還是略遜壹籌。
因為意大利人天生熱愛美食,吃飯對於他們來說是比戰爭還要重要的事,所以壹到飯點士兵們都會去煮飯吃飯。而且意大利的政府給他們提供的物資也相當不錯,各種口味的意大利面、新鮮果蔬、紅酒都是意大利士兵的日常供給。正因如此,被俘虜的英國士兵才會流下激動的淚水。